信息公开

|

服务指南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生新闻

寻找“青春的战场”——“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拍摄纪事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6-16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的通知》、《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相关主题活动的通知》、《我“心中的思政课”-第五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方案》,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了以石红英、陈红旭、宿燕琴、刘倩四人组成的微电影创作团队。经过1个月的艰辛工作,团队赶在5月30日前完成了视频拍摄、剪辑工作,按时向省教厅报送了参赛作品《青春的战场》。

 

 

 

 

 

    微电影《青春的战场》讲述了大学生主人公在大学生活的迷惘中,听从父母意愿,为了“好找工作”而写了入党申请书,但因与室友的入党申请书雷同而被老师批评,虽心生埋怨却开始思考“为什么入党”。在思政老师的带领下参观黄继光纪念馆,他仿佛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走进黄继光战友周继成家里,聆听老英雄讲述年轻时的烽火岁月,主人公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一代代青年不懈奋斗换来的。为何入党的答案已经找到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只有与祖国同频共振、奋斗在最青春的战场,生命才是有价值的。

 

    谁的青春没有迷茫?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呢?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中写道:“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青年强则国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让我们的大学生继承英雄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寻找英雄和纪录英雄

 

    一次偶然的机会知道了乐山有位老英雄,名叫周继成,他和“特级英雄”黄继光是一个连队的。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有机会联系上了英雄的家人,见到了心目中的英雄。

 

    4月26日下午2点钟的时候,石红英老师和学生带着水果前去拜访了英雄,周老的家就在学校附近的一个普通居民小区,周老在儿媳的陪同下接待了石红英一行。老英雄肩背挺直、目光炯炯,热情待客,庄重地向师生们行军礼。周老虽已89岁高龄,说起话来却是声如洪钟。周老家陈设很简单,白墙上满挂着的军功章却是十分耀眼,令师生们心中顿生敬意。

 

 

 

    周继成出生于1932年11月,乐山苏稽人,17岁参军,1951年6月赴朝作战,被编入15军45师135团2营机炮连,与黄继光同在一个连队。1952年10月20日上甘岭战役中火线入党,主动请缨掩护黄继光、肖登良、吴三羊执行炸毁敌地堡任务。他和战友冒着密集的炮火,用无后座力炮先后摧毁敌人3个火力点和4个地堡,打退敌人7次进攻,他所在的班最后仅剩下3人。上甘岭战役后,被所在部队授予“神炮手”,记一等功。转业地方后,周继成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爱岗敬业;退休之后,热心关心下一代,成为学生心目中“传承红色基因的周爷爷”。周继承希望祖国的下一代不要忘记战争历史,要把历史一直讲下去,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永远跟党走。周老就是我们身边的英雄,保家卫国出生入死,是党史教育的活教材,师生们希望能够把周老的讲述做成微电影的一部分,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向诋毁英雄、质疑英雄的思想亮剑,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坚定跟党走的信心信念。 

 

    5月18日,摄制组按照预定的时间来到了周老的家中,正式进行微电影拍摄。周老再次为同学们讲了黄继光的英勇事迹,他“亲眼看见黄继光一下扑到敌人的地堡机枪发射口,堵住了敌人的机枪,敌人马上撤离了碉堡。最后打到没有武器了,从敌人的尸体上捡武器,打退敌人多次进攻——黄继光牺牲后,哭了几天。黄继光连一张照片都没有。”说到动容之处,周老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同学们也神情严肃,专心聆听着周老的讲述。周老告诉同学们:“我是为黄继光活,他牺牲了,不能说话了,我要为他说话”。“我参军的时候18岁,18岁的我们,没有一个怕死的。我的功劳要归功于党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朴实的话语、坚定的信念,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信仰的种子。

   

 

    同学们和周老告别,大家举起了右手,也像周老那样行了庄重的军礼。

   

走进英雄故里——英雄的故事不应该只是被陈列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将士以愈战愈勇的旺盛斗志,不断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奇迹。他们中涌现出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模范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钢少气多”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钢多气少”的联合国军。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暗堡喷火的机枪口,赢得了战斗胜利,获得“特级英雄称号”,获此殊荣的只有两个人。英雄们说: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      5月17日早上,大家第一次走进黄继光英雄的故里——德阳市中江县。魁山脚下,凯江河畔,“黄继光纪念馆”坐落在四川省中江县县城中。走进纪念馆,一眼看见英雄扑向敌人机枪口的雕塑,惊天一跃的瞬间刻凿成了永恒。郭沫若在1962年9月题写的“凯歌百代”四个大字分外耀眼,这是郭沫若当年应黄继光纪念馆筹委会之邀,特为纪念黄继光牺牲十周年暨黄继光纪念馆建馆所题写。

 

    英雄的故事不应该只是被陈列。5月16日,微电影创作团队的师生们踏上了从乐山前往德阳中江的高铁,前往黄继光纪念馆进行拍摄。

 

 

  

   烈日当头,师生们趁游人较少的时候在黄继光纪念馆雕像广场开始了拍摄活动,从进门的广场、凯歌百代到纪念馆室内拍摄,从中午1点进馆,一直到下午5点半纪念馆闭馆,需要拍摄的每个场景才基本拍完。拍摄的间隙,大家在中朝友谊树下留下了珍贵的纪念照,并在老师带领下认真参观了馆内陈列的英雄遗物。

  

 

战场沙盘示意图

 

满是弹洞的军装

 

绣有“可爱祖国”的一方手帕

 

黄继光家分到土地的土地证

 

    英雄的故事不应该只是被陈列,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黄继光,纪念黄继光,继承黄继光精神,这就是创作拍摄这部微电影的初衷。纪念馆场景拍摄完成以后,当天赶回乐山已经是晚上10点,华灯如繁星点缀夜空,城市安静和谐,盛世如英雄所愿。

 

体验英雄壮举

 

    按照剧本要求,拍摄中有个大学生穿越到战火纷飞的上甘岭的战场场景。经过多次踩点、比较,选定了校园附近一个正在施工的工地,挖掘施工后留下的黄色山丘,比较符合上甘岭战役中光秃秃的阵地。为了再现上甘岭的战斗场景,参演的老师、同学们也是拼了,穿上了棉袄,将大把大把的稀泥往脸上、服装上涂抹,未能租到鞋子,有同学干脆脱掉鞋子,在“战场”上左冲右突……大家说,脏和累算得了什么呢,当年有的志愿军战士连棉衣还没穿上呢,更别说血与火的生死考验!

 

 

 

 

    慢慢地演员们都进入了状态,似乎自己就在战场上,自己就是为国捐躯的黄继光。背后即是祖国!一步不能退却!“首长,让我去吧!”“是,保证完成任务!”,铿锵的话语在旷野回荡……

 

    同学们在拍摄手记中写道:这将是我们大学生涯里难忘的记忆,多年后回忆这次经历一定还会是历历在目。也期盼着自己参与创作的作品能取得好成绩,为自己争光,为学院争光,更是作为一件特别的礼物奉献给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的青年只有与时代同频共振,与祖国共同奋进,才能找寻到新时代青年青春的战场,只有这样我们珍贵的生命才更有意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图/文:石红英  编辑:吴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