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集团资讯 >> 职教动态

江苏教育厅举办高职院校“后示范”发展研讨会

发布人:职教集团 来源:网络 时间:2014/3/13 点击:15525

    2013年4月,由江苏省教育厅和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的高职院校“后示范”发展研讨会,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15所江苏省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中的22所院校负责人,围绕“后示范”时代政府和学校如何作为,深入研讨。现将研讨会上的部分观点、看法进行梳理,摘要如下:
    一、 “升本”的冲动不能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在本次研讨会上,高职院校究竟将来“升不升本”这一敏感话题再度成为众多院校负责人关注的焦点。也许,这不仅仅是学生和家长的“意愿”,更是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院校负责人最迫切的渴望。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目前教育部门已经对此加强研究,但尚未出台具体意见。不过,国家近期出台政策鼓励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培养专业人才,使得高职院校的“升本”冲动再度被激发出来。
    教育部职成司高职高专处处长林宇认为:“依我个人的理解,目前教育部所提出的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跟目前的高职学校的‘升格’关联度并不是很大,所以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也就是说勾勒了一个非常好的前景,将来体系构建之后,这个体系内部肯定要有一个联通和流动,那个时候这个问题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一旦建立了这种机制,是不是能够轮到你头上,我觉得这是院校应该思考的。我们通过增强自身实力,在将来的资源分配当中能够占据一个有利的地位,这应该是院校长要思考的问题,或者说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这里”
    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原校长范国强看来,“升格的动机不是解决我们的就业难题,我不主张示范高职把升格的问题作为内需发展的驱动力。就算‘示范’院校都升了,还有1000所高职是专科层次,如果把这个层次搞浮躁起来,对国家的教育是很不利的。”
    在本次研讨会上,一些高职院校的负责人还介绍了“四年制”的探索经验。
    “面对新技术、新要求和新问题,三年制矿井建设专业高职毕业生的专业技术基础能力和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据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袁洪志介绍,两年前,学校与中煤建设集团联合培养矿井建设专业四年制专门人才。“中煤建设学院”应运而生,采取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在学校矿井建设专业中选拔优秀学生,延长一年学制,实施四年制系统培养。学生前三年学习合格毕业后,颁发专科毕业证书,第四年学习则根据企业需要制定培养计划,学业完成并合格后,校企双方颁发写实性证书。根据校企双方约定,中煤建设集团给予矿井建设专业四年制毕业生薪酬待遇参照本科毕业生标准执行,安家费按照本科毕业生标准发放,初次职称评定享受本科学历。
    二、高职院校不能办成培训机构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已经成为各院校发展的通用路径,这些具有鲜明时代印记和职业教育特色的名称,已经成为当代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不过,不少示范院校的负责人开始对此进行了反思,他们希望从教育规律出发,重新厘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学生之间的关系。
    范国强认为:“我不太赞成把大学文化变成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既然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共性应该有,所以不能把我们高等教育变成一种培训,现在有些高职院校‘高等教育’的属性偏弱,不少属于高等教育的课程都砍掉了,理由是学生不愿意学。”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覃川在研讨会上提出了自己对于“订单培养”的异议,“这个提法有些不准确,是订单合作还是订单培养?如果是企业人才需求的订单,有没有考虑到学生求学的订单?这需要回到教育的原点来思考,它涉及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注重岗位的就业,但是有没有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有没有考虑到学校对于受教育者的生命关怀?”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俞仲文也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有时候是矫枉过正,与‘以就业能力为导向’之间存在着差别。”在他看来,以职业岗位或者工位来设置课程的做法,“只对了一半”,还应该从技术活动全过程出发,以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为导向。他分析,很多人都把实践教学放在第一,而扔掉了理论教学,此外,大家经常认为的技术研发是本科教育的事情,另外就是顶岗实习的“放羊管理”和简单重复,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
    三、回到课程改革上来,真正让学生受益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覃川认为我们目前的课程,往往关注实体课程,不太关注虚体课程,关注显性课程,不太关注隐性课程。”在他看来,想从国家层面到学校层面,下一阶段要关注课程建设问题,这是“后示范”时期的核心工作。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盛健:“我们更应当关注学生如何从教学改革和各种项目建设中受益问题,有一个情况,学校轰轰烈烈,教师辛辛苦苦,学生却茫然不知。比如,他根本不知道这个课程是国家精品课程还是什么课程,学生没有明显感觉到这个课程对他带来的变化——由此提出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所有的改革工作到底惠及学生多少。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此提出一个‘攀越计划’,以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基本建设。”
    四、固化和深化“示范校”成果,应当成为高职院校的自觉实践
    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曹毓刚看来:做了三年的材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不是终结,而是刚刚开始。示范验收后,我们应该怎么做,由此提出一个示范的应用、深化和巩固的问题。
    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许涛也有同感,他认为,改革的机制应该确定下来,示范校的核心是专业建设,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对社会服务的改革。如果我们不保护这种机制的话,后面很容易给学校造成一种印象,我们就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我们展览完了就结束。
    教育部职成司高职高专处处长林宇认为,示范校也好,骨干校也罢,改革都是局限在部分专业里,甚至是部分方面的一些探索,甚至说我们示范校、骨干校本身而言,并没有在全校深入地推广,部分学校各自取得的经验之间的交流也并不充分。我们战线上整体的改革还并不是很深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是这些成绩和经验并没有完全固化成我们这条战线的实力和实际水准。作为国家示范校,除了自身的改革,自身需要提高质量、实力之外,也应该兼顾为高职教育整体拓展发展空间的责任。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孙爱武介绍:该校正在启动“第二次创业”的行动计划,通过“转型升级”这一抓手,实施内涵建设和育人质量的提升工程。这种“转型”首先是发展模式的转型,从以往更加看中外延和规模扩张,转变到要以内涵的提升、质量的提升的发展道路上来;其次是发展重心的转变,从以往重硬件的投入、硬实力的提高转到软实力的提升,转到人的提升方面上来;最后是发展机制的转变。过去重目标手段的管理,项目拿到了成绩就有了,现在要逐步地转到以人为本,重视绩效,以达到优绩优酬的管理目的。为了达到转型和升级的目标,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突破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强校工程,加强内涵建设。具体的从特色的打造,质量的提升、管理模式的转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塑造、服务水平的提升、开放合作、全面创新,从这八个方面来实施转型升级的过程。
    五、高职院校需要坚守特色定位,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西安交大原副校长于德弘认为: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在国家重大建设目标中的使命和任务是什么?高职院校首先要成为合格人才和优秀人才的摇篮,其次要成为中小企业的技术中心,高新技术的孵化剂、蓄水池,国内外技术学校的合作伙伴;要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和终生学习的中心;要成为社会发展的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
    在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认为:高职院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明确重点服务,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占领制高点,形成优势和特色,主要是引导高职院校面向产业与区域经济重构专业集群,加强重点专业群综合性实训基地和教学团队等重点建设。专业群是高职院校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服务领域和产业链节点,与本院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核心专业为龙头,充分融合各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群,代表着学院的专一发展方向和重心。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曹根基认为,高职院校的功能定位,必须树立特色意识,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能服务、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体系,这样才能体现专业群自身存在的价值。装备制造业是江苏第一大产业,也是常州的支柱产业,当前正处在技术爬坡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所以常州职院把所有的专业进行了新的规划和调整,围绕着装备制造业这个产业链来开设我们相应的专业群和专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技术为特色,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等机电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格局。毋庸置疑,“示范校”的核心建设是专业建设,对于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来说,如何进一步的优化发展决定了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六、怎样面对产业转型升级,重构双师型师资队伍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曹根基在与一位企业家聊天时,对方的一句话让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位企业家说,“现在凡是能让机器干的活儿,我不会让人去做。”目前这位企业家所在的公司有四十几个员工,主要开发自动化设备,设备的成果也运用在生产过程中,为此这家企业的用工减少了500多人。“我们的学生今后怎么办?”曹根基认为,我们要想提升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就必须要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就必须有一支高水平、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董刚认为,学院要帮助教师增强科技服务的能力,不仅使教师成为专业教学能手,而且还要成为专业技术能手和科技服务能手。而要提升教师的科技服务能力就应改革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尝试实行免鉴定制度,即院校可在保证一定教学工作量的前提下,将科研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互置互换;对于实用性科研成果突出的项目,如专利的成功转让、生产,研究报告得到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成果获得市级以上行政部门奖励等,给予免鉴定的待遇。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国际认为,学院尤其应当为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提升搭建平台,为他们的成长提供第一推动力。省里的项目,青年教师因为基础薄弱往往拿不到,学校就自己拿钱给他们培育项目。学院还和一些科研院所以及区域内的高校进行合作,可以帮人家做,或者人家来带我们来做,这是一种‘借力’的方式。学院还会做一些小的设计项目,理念主要是以培养队伍为主,经济效益是次要的。学院推进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切入点是以小微企业为主,尤其是未来发展比较快的科技企业,这样的话,项目数不断增加,由此形成青年教师们做科研的氛围,其科技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七、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亟待升级
    董刚曾经对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进行过梳理,他发现对此有过多种提法:“高层次实用人才” 、“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 ……他认为,2012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中提到,“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的提法更为准确和综合。该定义强调了对“技术”的要求,其包括:强调技术、注重技能、关注创新、兼顾人文、综合发展等构成要素。
    刘国际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发现了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不足。“我们发现,学生的技能工作上手很快,但是创新能力比较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缺乏,他们在更高的管理层次上后劲不足。”他认为,尤其是水利行业,这一问题凸显出来。“比如说,项目经理既要懂技术又要懂市场,我们的学生中能够胜任的不多,几乎凤毛麟角。”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副处长许涛在与企业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对你的专业知识是很重视的,但是他们更看重的是与专业技能相关的一些其他因素,比如说,团队合作精神、进取精神、忠于职守的态度、与人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培养这些能力不是专门开设一门课程,比如职业道德课就能实现的,而是要把这些要求融入在日常的专业课程中去,这也是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重新审视。所幸的是,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构建新型课程体系。